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新陳代謝綜合症廿年增三倍 (Part 2)




縮胃手術幫助治療
  
外科專科醫生黃頌德表示,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欠佳,以及體重指數達30至35的患者,可考慮接受治療縮胃手術,手術後餘下20%體積,令患者的食量及胃口大減,腸促胰島素分泌增加,令糖尿病症狀好轉,甚至消失。許小姐在2011年接受縮胃手術後,一年間持續運動,體重減去70磅之餘,其第二型糖尿病亦消失。她目前仍要服食降血壓藥物,但是由於再無出現心絞痛,不用再服食俗稱「底丸」的心絞痛藥。

  
市民若要避免患上新陳代謝綜合症,應保持健康生活模式,例如均衡飲食,留意食物營養成分及烹調方法,避免進食時攝取過多油、糖、鹽;培養運動興趣,恒常做運動以維持正常體重及改善心肺功能,亦能紓解壓力。




參考資料: http://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新陳代謝綜合症廿年增三倍 (Part 1)




新陳代謝綜合症威脅港人健康,有專科醫生指出過去20年,港人患有此綜合症的增長率高達3倍。其中任職文員的許小姐自中學起已是「肥妹仔」,高峰時期體重逾200磅,其後更患上新陳代謝綜合症,需要長期服藥之餘,日常生活亦受到影響,由於體重過重令膝蓋承受極大壓力,令她「每行一步都痛」,唯有每天乘的士上班,之後接受手術,情況才紓緩下來。

新陳代謝綜合症的定義是患者有中央肥胖情況,即男士腰圍超過35吋(90厘米),女士腰圍超過31吋(80厘米);並同時出現其中兩種情況,包括高血壓、高血糖、三脂酣油酸過高及好膽固醇過低。患者出現心臟病發或中風的機會,比平常人高出三倍,患糖尿病的風險更高出5倍。有醫學組織早年就推算本港有一成人患有新陳代謝綜合症。


為了減去身上贅肉,40多歲的許小姐嘗試過做運動和節食,但是身體負荷的脂肪過多,令雙腿承受極大壓力,唯有無奈放棄。她又未能戒掉每餐進食兩碗飯的習慣,結果每次減肥都失敗而回。許小姐坦言身形龐大令她心情沮喪,簡單如坐在椅子想起身的動作,她卻要借助椅把,將手放在上面借力,才能成功起身。住在北角城市花園的她,雖鄰近地鐵站,卻因為步行導致膝蓋痛楚難當,結果要天天坐的士,亦經常遇上塞車而遲到。後來,許小姐在2008年發現自已患上第二型糖尿病及高血壓,生活必須與藥物為伴。
.......續



參考資料: http://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為何要治療肥胖?

漲卜卜的大肚腩、儼如米芝蓮的肥胖身形,若你認為這是有「福氣」的表現,這便大錯特錯。肥胖﹝Obesity﹞不但影響健康,更與其他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當中二型糖尿病及代謝綜合症,便是因肥胖而引致。目前醫學界有各種適合不同患者需要的微創減重手術,透過限制食量,改變吸收系統,以全面性方法達至減重效 果。


何謂肥胖?

肥胖是因身體儲存過多脂肪,這與吸收過多熱量,以及熱量消耗不足所致。不少市民因暴飲暴食、愛吃高脂肪飲食,以及缺乏運動,令身形愈見肥胖。要知道體重是 否過高,可從計算體重指數(BMI)得知,BMI為國際公認成年人肥胖程度的指標,BMI計算程式為:體重(公斤)÷〔身高(米)x身高(米)〕。

為何要治療肥胖?

一副圓碌碌的身形,不單純是外貌,穿不上「靚衫」的問題,更嚴重的是,過重會引致很多慢性疾病,影響健康,甚至致命。一般來說,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心 臟病、足踝退化、睡眠窒息、高血脂等有關,而女士的經期不準或荷爾蒙分泌問題等,也與肥胖息息相關。另方面,中央肥胖更是代謝綜合症的主要成因,大大增加 患上中風、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機會。相較西方國家,亞洲人出現中央肥胖情況更較多。


至於同樣較多亞洲人患上的糖尿病,亦絕不可輕視,此症會引發很多併發症,例如青光眼及心臟病等。不過,不少糖尿病患者也忽視肥胖的問題,認為過重不是疾 病,很多時在服藥及注射胰島素後,仍久久未能抑制血糖過高,才醒覺肥胖的問題性,在家庭醫生轉介下,向專科醫生求診進行微創減重手術。


若BMI達25至29.9,這屬於中度肥胖,在30或以上則屬嚴重肥胖。根據亞太代謝性疾病和肥胖外科學會(APMBSS)建議,亞洲人BMI達32並同時患上糖尿病或其他兩種有關肥胖的疾病例如高血壓,或BMI超過37以上的患者,可能有需要進行微創減重手術。








各種減重的方法:

運動及減少食量是基本減輕體重的方法,部分人士在合適情況下,可經醫生處方藥物減肥。不過,若年齡為18至65歲,在服藥、經營養師指導下節食,以及運動 後,仍不能持久減輕體重,而BMI又超過37以上,或BMI達32並同時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兩種有關肥胖的疾病,便可嘗試進行微創減重手術,包括腹腔鏡胃束 帶手術、腹腔鏡縮胃手術、腹腔鏡胃摺疊手術及腹腔鏡胃繞道手術。另透過內視鏡在胃內置入水球,亦同樣能控制體重。若18歲以下患者,經醫生檢查後情況許 可,亦可進行以上手術。




參考資料: http://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醫生建議 做減肥手術比任其發展更好





儘管減肥手術是不得已的選擇,但醫生們表示,這對受肥胖所苦的青少年來說,仍然是最佳選擇。在一項針對兩百多位參與減肥手術的美國青少年的調查研究,醫生得出了這一結論。

泰勒是其中一位進行手術的學生,當她16歲時,體重達到265磅,也就是120公斤,她深深覺得肥胖的問題毀了她早期的人生。

做減肥手術的學生Miranda Taylor:「我那時很痛苦,也對我家人很不好。那時我非常生氣也很暴躁。我在年紀很輕時就覺得非常沮喪。直到我做完手術,我看到自己人生的不同,充滿了奇妙也令人好奇。」

做兒科外科手術的陳醫師表示,這些學生在手術之前平均是17歲卻重達330磅,將近140公斤。手術後,體重平均下降到240磅,也就是接近110公斤,儘管手術過後仍然沒達到正常體重的標準,但是已經算是相當可觀的改變了。

外科醫生Micheal Chen:「肥胖也不只是代謝和生理的問題,心理問題也很關鍵,這些孩子做了手術之後,對於看待自己以及對自我的想法,感覺好多了,」

研究指出,手術的對像應該只限於已經試過所有減肥方法,仍然極度過重、有肥胖相關的健康問題的青少年。




參考資料: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11/20/a1236890.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一兼二顧! 減重手術治第二型糖尿病




如何有效控制體重?根據研究證實,減重手術是目前唯一能夠針對嚴重肥胖患者,長期且有效控制體重的方法。醫師強調,減重手術除了能有效降低體重外,更可改善及預防肥胖相關的代謝性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

減重手術以胃袖狀切除、胃繞道手術為主

減重手術問世迄今65年,每隔幾年就有新的手術。台大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楊博仁指出,一般而言,減重手術可以分成2大類,分別是限制食物攝取,及限制食物攝取合併減少養分吸收,前者目前以胃袖狀切除為主,後者則是以胃繞道手術為代表。

減重手術可治療第二型糖尿病

楊博仁強調,減重手術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嚴重肥胖患者長期控制體重,更能治療第二型糖尿病,近年來又被稱為代謝性手術或糖尿病治療手術。世界糖尿病聯盟在2011年將胃腸道減重手術,放入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準則中,建議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亞洲人,若BMI超過32.5,或超過27.5且合併血糖控制不良,或心血管問題,應接受手術治療。

年輕嚴重肥胖糖尿病患 減重手術後有望治癒


根據研究發現,年輕嚴重肥胖且罹患糖尿病的時間較短,或胰臟功能較好的患者,術後糖尿病完全緩解的機率較高,不過,目前對於手術治療糖尿病的詳細機轉仍不清楚。




參考資料: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4/1324482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電針治療減肥 - 成功案例





參考資料: www.antifat.tv/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糖尿病年輕化 肥胖是溫床

過去,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是隨老化增多,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年輕族群的發生率有增加情況,尤其是20、30歲的青壯年。醫師指出,他們的共同特徵是肥胖,BMI均超過30。

傷害全身心血管 失明、截肢風險增

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20~39歲的男性,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有增加趨勢。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侯冠廷醫師說,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內科疾病之一,會傷害全身心血管系統。造成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及週邊動脈阻塞等併發症;以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及腎病變等。加上使平均壽命減少約10年,並有較高風險發生失明、洗腎及截肢。

防治糖尿病 先打擊肥胖!

而肥胖是糖尿病產生的溫床,侯冠廷醫師提醒,若BMI大於24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都須注意!建議每3年就要接受糖尿病篩檢。而平日也應遵循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維持正常體重、避免抽菸。



 






參考資料: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893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42歲美魔女 同囡囡拍住做姊妹



來自英國埃塞克斯(Essex)四十二歲美魔女斯梅德利(Georgie Smedley)有兩名女兒,她和十九歲大女雅茨(Jazz)有如姊妹花,樣兒和身體相似,經常被人誤以為是真姊妹。

斯梅德利說經常有人誤以為她和女兒兩人是孖女,令她尷尬,心裏卻開心,四十歲仍有人讚外表似二十歲,但女兒就覺得煩,因為要和媽媽比下去。兩人一起外出,經常吸引到男人的注意。斯梅德利說她經常和女兒在一起,因為她是美容品牌總監,和女兒在同一幢大廈工作。連她丈夫都說笑指她們兩人難以分辨。

斯梅德利說,三年前做胃繞道手術令她減了六十多磅,瘦了幾個碼,自信心回來。減肥後體型和女兒差不多,經常互穿對方的衣服。但她堅持自己沒有整容、沒有注射肉毒桿菌(Botox),只用法國護膚品保養。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十種減肥迷思 第二項你一定幹過 (下)



一定要到健身房才能得到運動效果?
只要每日運動例如:快走30分鐘,讓心跳速率變快、呼吸微喘就算運動,而持之以恆就是很好的運動狀態。

 
改變不了飲食習慣,是否可藉由減肥藥物幫忙?
目前台灣衛生部核可減肥藥只有羅氏鮮,可阻斷油脂的吸收成,其餘坊間很多藥物並不適用在減重,副作用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不吃減肥藥,是否可吃健康食品減重?
網路或電視購物都有標榜非藥物的減重健康食品,強調能控制體重,甚至找明星代言,但其實有些最後被驗出含西藥或禁藥成分,反而造成身體更大傷害,建議不要吃。


怎麼覺得越減重越胖呢?
減重過程消耗掉的是脂肪和肌肉,但復胖卻只有脂肪,所以減重是持之以恆的課題,很多人持續一陣子後就鬆懈,減重、復胖又減重又復胖的惡性循環,反而越減越胖。

 
減重可以用手術嗎?
目前減重手術是最有效且最持久的減重方式,可分為「可調節式胃束帶手術」、「袖狀胃切除」和「胃繞道手術」3種,需由醫師客觀評估身體狀況而定。但其實大部分減重手術目的,是藉由體重改善患者健康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肥胖相關慢性疾病。


減重手術一勞永逸?
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減重手術只是輔助,而不是一個偷懶的方式,術後須配合醫師和營養師建議,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並定期追蹤。




參考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obesity.hk/?fref=n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十種減肥迷思 第二項你一定幹過 (上)










為什麼我像千頌伊一樣,都餓到快昏倒,還是瘦不了?好不容易瘦了3公斤,為什麼一下子又胖回來?

現代人吃得又多又精緻,減重是每位肥胖者、愛美者追求的課題,但你知道是什麼錯誤了觀念和做法,在扯你變美的後腿?

且聽奇美醫學中心一般外科醫師林逸峰解說,突破十項盲點。(李恩慈、謝承浩/綜合報導)


身材肉肉的是不是過胖?
不一定,可以BMI值(身體質量指數)當測量標準,一般人小於25是正常體態,在25到30間是過重,超過30就算是肥胖,大於40時就是所謂的病態性肥胖。


斷食就會瘦得快?
很多人以斷食或偏好某類食物來大量減少熱量來源,初期會有明顯效果,但慢慢效果會變差,不僅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只要吃的食物變多,就有可能很快復胖,甚至比減肥前還胖。

 

不要吃晚餐或宵夜就會變瘦?
吃東西沒有時間點限制,都是視每天整體攝取的熱量多少來決定。


有運動就可以不用忌口?
運動在減重過程是很重要的一環,但若僅靠運動,效果並不明顯;比如一個70公斤的成人慢跑30分鐘後,大約消耗330大卡熱量,但若此時喝市面上半糖奶茶一杯,差不多就補回來。

........續



參考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obesity.hk/?fref=n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減重手術 有助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是21世紀的重大疾病,透過減重手術,縮小胃部、減少會接觸到食物的腸道,可以長期控制50%病患的病況,讓病患接下來5年都能維持未達糖尿病的血糖水準。

研究顯示,減重手術控制住了半數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況,為期至少5年。此手術透過減輕體重、改變腸胃的運作方式來改善病況;專家指出,研究結果十分驚人,但有機會接受此手術的人並不多。

研究團隊出自倫敦國王學院及聖心天主教大學羅馬分校,他們請來60名志願者,而且這些志願者都無法單靠藥物及飲食控制病況。

研究者比較了標準藥物治療及減重手術的效果;此手術會縮小胃部、減少會接觸到食物的腸道。負責手術的盧比諾教授(Francesco Rubino)表示,手術可以長期控制50%病患的病況,讓病患接下來5年都能維持未達糖尿病的血糖水準。

此外,接受手術的病患之中,80%只需吃一種藥或完全不吃藥,就能有效控制血糖水準。部分病人仍舊是二型糖尿病患者,但也都能輕易地將血糖維持在建議水準。

糖尿病若未獲控制,常見副作用之一即為心臟疾病;接受手術的病人,出現心臟疾病的機會亦有下降,病人也認為生活品質有所改善。盧比諾教授補充道,手術有助減少藥物用量,似乎比單靠藥物更具成本效益。

術後2年內的效果相當不錯,但部分病患也在過去3年裡再度發病;專家表示,就算接受了手術,也必須持續觀察血糖水準。倫敦帝國學院的普納拉斯(Dimitri Pournaras)和勒胡(Carel le Roux)表示,糖尿病是21世紀的重大疾病,因此,這樣的研究結果十分驚人。

他們補充道,糖尿病手術似乎相當安全、能夠有效控制血糖,亦有助減輕併發症;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糖尿病手術是否有助減低死亡率。不過,他們也指出,目前只有少數病患能接受這項有機會挽救性命的手術,它應該要更加普及才是。

英國已經推出的新規範,希望能增加接受減重手術的病患。(黃維德編譯)




參考資料: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0738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身體差如70歲婆婆 33歲女決心減走一半體重

英國布裡斯托爾(Bristol)一位媽媽,一直都沒有好好注意飲食,令體重直線上升,一度暴升至308磅(139.7公斤)。她的醫生警告她的膽固醇水 平有如70歲婆婆,醫生一席話如當頭捧喝,令她如夢初醒,她決心進行縮胃手術,體重回落一半至154磅(69.9公斤)。

33歲三子之母賈法爾(Hali Jafari)早前做身體檢查,醫生說如果再不減肥,5年內就可能患上糖尿病。「我只有30歲,但他說我的身體有如一位退休長者,這不太好吧!但自從我做 完縮胃手術,生活完全改變了,我百分百覺得自己更好,有更大信心,而且可以買到正常尺碼的衣服,實在太好了。現在當我望著鏡子,我簡直認不出自己。」

她成長時已經出現體重問題,11歲時重達126磅(57公斤),21歲認識丈夫時,她已經有182磅(82.6公斤),「當我結婚後我繼續不理會自己的身體,因為有人愛我,而我不在乎自己是否過重」。

幸好她最終醒覺過來,「將我與一名老婆婆比較實在太可怕了」。賈法爾2013年7月進行1.1萬鎊(13萬港元)手術,效果非常明顯,她手術後兩個月內已 經減去了42磅(19公斤),之後她改變了飲食習慣,而且愛上運動,手術後17個月她體重減半,更穿得下尺碼10的衣服。

賈法爾與丈夫計劃明年重訂結婚誓盟,「我很興奮終於可以選一條不是大碼的婚紗,看著以前的婚照,我看來就像一條鯨魚」。









參考資料: 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傳秘密赴北京縮胃減肥

金正恩「神隱」40天後公開亮相,要撐著拐杖走路,顯示腳部受傷外,體形也明顯消瘦了,消息人士透露,他在「神隱」期間亦到過中國接受縮胃手術減肥。

自2011年上台以來,金正恩的身形越見肥胖,有指因為他迷上了瑞士芝士,以致體重暴增,並出現心髒病、高血壓等健康問題。

英國《每日郵報》引述消息人士指,金正恩早前曾到北京一間醫院接受縮胃手術,目標是減少食欲達致減磅效果,而這亦是他為何缺席上周五勞動黨黨慶活動的原因。金正恩的An-148專機上周二被發現在北京出現,當時外界已揣測金正恩秘密訪華。

由於縮胃只屬整形手術,不算是治病,所以北韓駐英國大使玄鶴峰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強調金正恩身體健康,亦不算是說謊。






參考資料: 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1家9口靠“切胃”減肥 全家共減重超600斤



在南京,有一個“減重家族”,為了甩掉身上惱人的贅肉,這個家族中有9口人先後通過“切胃”手術來減肥,最多的減掉了95斤。昨日,在繡球公園門 口,作為江蘇省人民醫院減重支持協會的成員,這個家族中首個進行減肥手術的馬女士參加“健康降糖萬步走”的健身活動。馬女士說,自己的體重從217斤降到 132斤之後,不僅整個人變得輕松,連口味和脾氣都變了。
   
這一家胖子多 有9人“切胃”減重

馬女士介紹,也許是基因的問題,自己家里胖子不少,目前家里面已經有9人完成了減重手術,最多的減掉了95斤,人均瘦身70斤,總量超過600斤。

42歲的馬女士是家里第一個做減肥手術的。30歲的時候,馬女士患上了內分泌失調,體重飆升,40歲時,身高150厘米的她,體重已經達到了217斤。 2011年,馬女士決定做減肥手術,馬女士做的是胃旁路手術,俗稱切胃手術。這個手術是切離胃,讓胃等消化系統“繞路”或者說是“短路”。在胃的上端離斷 (並不切除取出)胃,形成上端的小胃囊。把遠端的小腸與小胃囊吻合。這樣的話,胃的容量只剩下30-50毫升左右,切離了九成多的胃不用。

在馬女士的鼓勵下,她的家族里又有8人先後做了減肥手術,其中體重最重的達到了330斤。“年齡最大的是我媽,做手術的時候是67歲,我的5個表哥表姐,一個外甥女,一個侄女,最小的是我侄女,還不到30歲。”馬女士說。
  

減重後不愛吃肉了 性格也變溫和了
  
馬女士出生在大家庭,父親小時候就讓她練習體操,體形很好。不過到了青春期,不練體操了,體重就呼啦啦地往上躥。
  
馬女士為了減肥嘗試過不少辦法,但是收效甚微。不僅如此,身體健康還每況愈下,還患上了糖尿病。由於身材肥胖,馬女士甚至連男朋友都找不到。
   
“我的一個朋友是江蘇省人民醫院的醫生,他告訴我,他們醫院外科有一種減肥手術,說不定能幫到我。當時我聽了之後立馬就去醫院咨詢,第一次咨詢之後就決 定動這個手術。”馬女士說,從手術到出院十來天,她就瘦了12斤,到第三個月已經瘦了65斤。如今,馬女士的體重穩定在了130多斤。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手術後,馬女士飲食習慣都發生了變化。以前頓頓都得有肉,手術後開始喜歡吃素菜。除了口味,性格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馬女士說,她以前的性格特別差,很暴躁。現在,脾氣溫和多了,心態上發生很大的變化。
   

疑問
  
想減肥都能去“切胃”嗎?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 如今江蘇很多三級醫院都開展“縮胃”減肥手術。不少肥胖者向醫院求助要求切胃,有些不胖的人也提出手術要求,希望借此瘦身塑形。對此,江蘇省人民醫院的專 家說,切胃手術有嚴格的手術指征。這樣的手術只適合病態肥胖人士,正常體重範圍內,甚至一般肥胖的人士,不能做這種手術。他強調,一般肥胖的人群,不主張 通過減重手術治療,“可通過飲食控制、運動等綜合方法達到減肥效果。”




參考資料: https://fb.com/news.sina.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Obesity - Obesity Problem, Obesity Cause







If you consider having a big, round tummy like the Michelin Man as the symbol of fortune, you may need to think otherwise. Obesity not onl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your health, it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chronic illnesses, including type 2 diabe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Currently, there are various laparoscopic bariatric surgeries available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morbid obesity. Together with diet control and altering the absorptive system, weight loss can be achieved with a holistic approach.

 

What is obesity?

Obesity is resulted by the deposit of excess fats in the body. This is caused by the over absorption and inadequate output of calories. In fact, many people are gaining weight every day due to binge eating, having a fatty diet and lack of exercise. You can find out whether you are overweight by calculating your Body Mass Index (BMI). The BMI is an internationally approved standard in assessing the weight of adults.

The BMI formula is: weight (kg) ÷ (height (m) x height (m))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Why do we need to treat obesity?

Why do we need to treat obesity?

Indeed, obesity does nothing to help you fit into fashionable outfits and affects your appearance and confidence. However, more importantly, it may cause many chronic illnesses that affect your health and may even be fatal.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hypertension, heart disease, ankle degeneration, sleep apnea, hyperlipidemia, as well as menstrual irregularity and hormonal disturbances in women.

Central obesity also plays a major role in causing metabolic syndrome,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risk of strok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diabetes. Compared with Caucasians, there are more cases of central obesity among Asians.

Diabetes is another prevalent disease among Asians and should not be ignored. It is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glaucoma and heart diseases. However, most diabetic patients often ignore the problem of obesity, and do not consider obesity as a disease.

The problem is often left aside until they realize that medication and insulin injections are still unable to control their blood glucose levels. Many patients will then seek help from their GPs who refer them to specialists for laparoscopic weight loss surgeries.

Having a BMI of 25-29.9 means that patients are overweight, while those with a BMI over 30 are considered as obese. According to APMBSS’s recommendations, laparoscopic bariatric surgery is indicated for Asians with a BMI over 32 who are suffering from diabetes or obesity-related conditions such as hypertension, or those with a BMI over 37.




Various weight loss methods:

Exercise and dietary control are the basic fundamentals of weight loss.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certain patients could also take prescribed medication to reach a healthy weight. However, for those between ages 18 and 65 who cannot consistently lose weight even by taking medication, following nutritionists’ advice and doing exercise, as well as those with a BMI over 37, or those with a BMI over 32 who are suffering from diabetes or obesity-related conditions, laparoscopic bariatric surgery may be the way to go.

This includes 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laparoscopic gastric plication and laparoscopic gastric bypass, as well as a procedure known as intragastric balloon. Patients under the age of 18 may also undergo the above surgeries with doctor’s approval.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減重手術有效治療本港二型糖尿病兼肥胖人士

隨著本港及內地經濟快速增長,現代人飲食不均、多坐少動等不良的生活習慣衍生了肥胖症及相關的疾病,為社會造成一個沉重的健康問題。基於糖尿病和肥胖症有 著密切關系,醫學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 糖尿肥胖症(簡稱糖胖症)。據統計,本港約有23%的人口有不正常耐糖量現像,若果其體重指數超過30,患糖尿病的風險就增加四倍。

輕微過重人士一般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模式、運動、節制飲食及藥物治療來減輕體重,但對於嚴重肥胖人士,減重手術是目前改善體重最有效及長遠的方法,這亦是在西方國家一種較常見的手術,在亞洲亦愈趨普及。

澳洲墨爾本Monash University肥胖研究及教育中心的John B. Dixon教授最近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公布,腹腔鏡束胃帶手術比傳統的藥物治療更有效地改善患有二型糖尿病兼嚴重肥胖人士(體重指數為30-40)的病況。最新發表 的研究證實,用減重手術控制二型糖尿病非常有效,幾乎有四分之三接受手術的患者在兩年後沒有復發。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自2002年引入腹腔鏡束胃帶手術,為治療本港肥胖症提供新方法。而在2005年,中大亦引入胃水球技術,為不適合或不樂意進 行外科手術的嚴重肥胖人士,或需要在外科手術前減肥以減少手術風險的人士,提供另一種選擇。唯胃水球手術是一種暫時性治療的方法,為期四至六個月,之後亦 需要將水球取出。

為進一步了解胃內水球及腹腔鏡束胃帶手術對嚴重肥胖人士在長期體重控制及糖尿病控制的成效,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和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最近就這兩項治療進行 研究,分析了122名接受胃內水球的病人及73名進行腹腔鏡束胃帶手術的病人,全部治療皆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進行。

接受胃內水球的病人,在六個月後取出水球。除了有28%(34人)需要再進行減重手術,其餘88人的平均體重減少約10公斤,而有約四成患者的不正常耐糖 量及糖尿病亦明顯受到控制。但是,在跟進一年半後,當中只有約三成病人能夠持續地減少一成的原本體重,其餘七成病人體重則出現反彈。

另一方面,73名進行腹腔鏡束胃帶手術的病人則能在術後持續減輕體重。病人在術後兩年平均減去約20公斤,即相當於減去35%的多餘體重。在這些病人中, 有25人有糖尿病或不正常耐糖量現像。手術後,72%患者的狀況有明顯改善,其中更有超過一半的患者(52%)不需要藥物治療。

研究總結,本港嚴重肥胖人士(體重指數超過30)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比正常人高,腹腔鏡束胃帶手術一類的減重手術可有效減重及改善糖尿病。反之,胃內水球技術並不能達至同一治療成效。








參考資料: 中文大學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是否肥胖,看看BMI

怎樣才算肥胖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肥胖已成為二十一世紀重要文明病!肥胖為健康之殺手,「腰圍越長、壽命越短」更是當紅的減重口號,過去對於肥胖有多種衡量標準,現在則以測定身體質量指數 (BMI)、腰圍及腰臀比為主流。以下對於你(妳)是否出現體重過重的問題,有五種評估方式︰
 
 

評估方式
測量
範圍
1.
腰圍測量
公分
男性90公分(過重)
女性80公分(過重)
2.
腰臀圍比測量
腰圍 ÷ 臀圍
男性90公分(過重)
女性80公分(過重)
3.
身體質量指數 (BMI)
體重(公斤)÷ 身高平方(公尺)
BMI18.5(體重過輕)
18.5BMI<24(正常範圍)
24BMI27(體重過重)
27BMI30(輕度肥胖)
30BMI35(中度肥胖)
35BMI40(重度肥胖)
40BMI50(病態性肥胖)
50BMI(超級肥胖)
4.
身體脂肪測量
身體脂肪儀器
男>25%(過重)
女>30%(過重)
5.
國人理想體重計算方法
男性:[身高(公分)80] × 0.7
女性:[身高(公分)70] × 0.6
大於20%(肥胖)
大於10–20%(體重過重)
介於±10%(正常範圍)
小於10–20%(體重過輕)



 
資料來源:   www.antifat.tv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Five-Year Data: Surgery Betters Medical Therapy for Diabetes (Part 3)


Gastric Bypass Has the Best Risk/Benefit Profile



Regarding surgery, there were no major long-term complications or mortality after surgery, according to Dr Rubin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did experience more nutrient-deficiency side effects, however, including osteoporosis and osteopenia.

"The nutritional side effects of gastric bypass were both milder and less frequent by comparison," reported Dr Rubino. "For this reason, we suggest that despite the greater percent of stable remission of hyperglycemia after 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gastric bypass has a better risk-to-benefit profile."

He acknowledged that the study was small but noted that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urgery might reduce future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Five years of remission or optimal glycemic control should have a lasting impact on a patient's risk to develop diabetes-related complications."

Weight Loss Is Not the Whole Story


In their discussion, Dr Mingrone and colleagues observe that weight loss alone cannot explain the effects of surgery on diabetes in their study.

Indeed, "when we looked at the two groups of surgical patients, we found that those with sustained remission had [lost] the same weight as those who relapsed," said Dr Rubino.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mission rates between gastric bypass and 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as also evident,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weight loss between these two procedures, either.

"This suggests that weight change does not tell the whole story," he added.

It is thought that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ctivates weight-independent mechanisms of diabetes control, possibly hormonal. The differences in anatomy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are thought to explain at least some of the variance in clinical effectiveness resulting from these operations.

These observations imply that bariatric surgery should not be reserved only for obese patients with a BMI over 35 kg/m2. Dr Rubino pointed out that "diabetes surgery should be based on disease-specific criteria; BMI is not one of those."

Ultimate Question Is Whether Bariatric Surgery Reduces Deaths


In conclusion, and acknowledging that surgery for type 2 diabetes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erms of glycemic control and reduced diabetes complications, Drs Pournaras and le Roux note in their editorial that "the ultimate question is whether diabetes surgery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mortality."

"Extension of follow-up in the trials already done and future well-designed and appropriately powered studies will provide some much-needed answers," they conclude.

The authors and editorialists declare no relevant financial relationships.

Lancet . 2015;386:964–973, 936–937. Abstract, Editorial





Reference information: www.medscape.com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Five-Year Data: Surgery Betters Medical Therapy for Diabetes (Part 2)


First to Compare Bypass Surgery and Medical Treatment for 5 Years

The open-labe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s the first to compare gastric-bypass or biliopancreatic-diversion surgery with medical therapy with follow-up of 5 years.

Previous trials with gastric-bypass surgery and another bariatric surgical procedure that is rapidly gaining ground,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benefit in type 2 diabetes, but only to 3 years maximum.

However, a recent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sleeve-gastrectomy procedures has revealed weight regain and a decrease in remission rates for type 2 diabetes at 5 years' follow-up.

"The 5-year mark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provides a measure of durability of remission while also allowing a look at other aspects that are not assessable over the short term — for example, quality of life or disease-related complications," explained Dr Rubino.

The current single-center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Catholic University, Rome, Italy. Participants had a body mass index (BMI) of at least 35 kg/m2, were aged 30 to 60 years, had a history of type 2 diabetes lasting at least 5 years, and an HbA1cconcentration of 7.0% or more (≥53 mmol/mol).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had previously received medical treatment, with many on insulin.

Of the 60 patients included in the study, 20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medical therapy (glucose-lowering drugs, insulin, and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agonists); 20 to Roux-en-Y gastric-bypass surgery; and 20 to the biliopancreatic-diversion procedure. The vast majority (88%) completed 5 years of follow-up.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the rate of diabetes remission at 2 years, defined as a fasting glucose concentration of 5.6 mmol/L or less and HbA1c concentration of 6.5% or less (≤47.5 mmol/mol). Importantly, patients were required to achieve this without active drug treatment for at least 1 year (2009 ADA definition of remission).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nnually for durability of diabetes remission (up to 5 years), overall glycemic and metabolic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medication use, quality of life, diabetes-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long-term surgical complications.

Five-Year Remission Postsurgery Is 50%, but Long-Term Follow-up Key


Diabetes remission at 5 years was seen in 19/38 (50%) of the surgical patients without any medication. Of these patients, seven of 19 [37%] were in the gastric-bypass group and 12 of 19 [63%] in the bilipancreatic-diversion group.

None of the 15 patients in the medical-treatment group achieved remission at 5 years.

And of those patients who received only metformin to achieve an HbA1c concentration below 7.0%, the proportion of surgical patients with major improvement of diabetes from baseline rose to over 80%, according to Dr Rubino.

"Remarkably, while almost 50% (47%) of surgical patients required insulin prior to surgery,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multiple other agents, all but one did not require insulin 5 years after surgery," he added.

A total of 15/34 (44%) patients (53% of gastric-bypass and 37% of biliopancreatic-diversion patients) who achieved 2-year remission with surgery later relapsed with hyperglycemia, but they maintained a mean HbA1c of 6.7% at 5 years with just diet and either metformin or no medication.

"The relapse of hyperglycemia, albeit mild, in almost half of the patients with initial remission, underscores the need for continued long-term monitoring of glycemia in all patients after surgery," stressed Dr Rubino.

Two patients on medical therapy, unable to achieve adequate control of glycemia despite taking multiple drugs and/or insulin for over 2 years, requested crossover to surgery, following which they immediately entered remission.

Dr Rubino pointed out the dramatic reduction in the total number of anti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medications in the surgical patients over the total 5 years, adding,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cost-effectiveness."

In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 there was also a greater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life compared with the medically treated group, and the rate of diabetes-related complications was also lower.



"Five major diabetes-specific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medical group, including one death from heart attack, compared with only one in the gastric-bypass group and none in the biliopancreatic-diversion group," he noted.


(Continue....)



Reference information: www.medscape.com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Five-Year Data: Surgery Betters Medical Therapy for Diabetes (Part 1)



Bariatric surger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medical treatment alone for the long-term control of type 2 diabetes in obese patients, finds the first 5-year follow-up study, prompting a call for a rethinking of the diabetes care pathway with more emphasis on surgery.


Overall, 50%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showed sustained re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defined as HbA1c less than 6.5%) without any medication upon 5-year follow-up, compared with none in the medically treated group.


"These people had nondiabetic glycemia for 5 years without ever taking a single antidiabetic drug," said Francesco Rubino, MD, senior author of the study and chair of bariatric and metabolic surgery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And over 80% of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 maintained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 (ADA's) treatment goal of HbA1c concentration below 7.0%, with just diet and/or metformin.


"This is a spectacular result," added Dr Rubino, although he acknowledged that the study involved only a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and was conducted at a single center.


The results were published in the September 5 issue of theLancet by Geltrude Mingrone, MD, of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the Sacred Heart, Rome, Italy, and colleagues, including Dr Rubino.


Like Cancer Treatment, Surgery Should Be Option in Diabetes


In an accompanying editorial, two other bariatric surgeons, Dimitri Pournaras, PhD, MRCS, and Carel le Roux, MBChB, PhD, both from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draw a parallel with multimodal cancer treatment, where the best surg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he best medical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either alone.


"This model could be followed for diabetes, with use of best medical care to maintain remission, which is often only possible with surgery," they write.


They suggest that futu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should assess the optimal point at which to use surgery, but that "all surgical groups should receive intensive medical treatment and close follow-up at some stage because, as [Dr] Mingrone and colleagues have now shown, not doing so results in relapse of diabetes."


Dr Rubino concurred, noting that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ould come to resemble tha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treatments ranging from diet and exercise, to drugs, to endoluminal stents or surgical bypass.


"Introducing surgical treatment in diabetes management allows escalation" of therapies according to disease severity and enables risk stratification, he told Medscape Medical News in an interview.





"If you know that surgery is an option, you give diet and drugs a reasonable time to work; if they fail, surgery should be considered," he added.






(Continue....)





Reference information: www.medscape.com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胃束帶摺疊手術 (下)




腹腔鏡紮胃手術的優點



  • 還原性高:由於紮胃手術只是以針線縫合胃部,不會如縮胃手術般切走胃部,故此可隨時按患者需要而拆走針線,還原胃部原狀。
  • 風險低:此微創手術風險低、傷口小,且復原快,避免如縮胃手術般,有機會出現傷口流血及胃部穿洞等併發症。
  • 有效減少食量:相較胃束帶手術,紮胃手術較明顯能減輕體重,加上在不用切走部分胃臟的情況下,可同樣達至縮胃手術的效果,有效減少食量。


腹腔鏡紮胃手術的風險 / 缺點


  • 部分患者在術後可能會出現嘔吐或噁心,惟隨著減慢進食速度,情況會慢慢改善。
  • 患者在術後可能會出現體重反彈,因為分泌刺激食欲荷爾蒙的胃部頂端,並沒有被切走,故此未能有效減少患者的食欲。



參考資料: 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胃束帶摺疊手術 (上)





想縮小胃部又怕切胃?若過重患者不想切走部分胃臟,屬限制式的微創腹腔鏡紮胃手術可能符合他們的需要。醫生將胃摺疊後,利用針線縫合,此舉既可達至縮胃手 術般減少食量,減重效果亦比胃束帶手術明顯,又不用切走部分胃臟。不過,此微創手術的缺點是體重較易反彈,由於分泌刺激食欲荷爾蒙的胃部頂端沒有被割走, 未能有效減少患者食欲。此外醫生會附加進行胃束帶手術,加強限制食量效果。






腹腔鏡紮胃手術過程
此微創手術適合體重指數(BMI)在40以下人士進行,在術前兩星期,患者宜進食流質食物,直至術前一天,要全面禁食。醫生會先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然後 在其腹部切開4至5個小切口,每個切口直徑約1至2厘米。醫生會透過小切口伸入腹腔鏡,把胃部摺合起來後,再以針線縫合,固定位置。

整個手術過程約過多小時,留院約3至4天,術後即日便可下床。完成手術後,患者於首兩星期只可進食流質食物,隨後可進食粥類食品,直至1個月後,即可回復 正常飲食。患者在術後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及養成做運動的習慣,否則食量很可能隨時間而再度增加,令體重出現反彈。如有需要,醫生亦可能會為患者附加進行 胃束帶手術,此手術亦同屬微創手術,透過腹腔鏡將胃束帶挾住胃部頂端。在雙管齊下,有效減少重量,達至減重目的。

(續...)




參考資料: 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控制糖尿病 64%患者減重手術後毋需再靠藥物

港人工作繁忙,愛食無定時或暴飲暴食,加上運動不足,隨時增加中央肥胖,甚至罹患代謝綜合症風險。有中大專家表示,代謝綜合症患者死亡風險比常人高,要靠藥物治療及改變生活習慣,控制病情。若無效便要做減重手術,包括要切除部分胃部的縮胃或胃繞道手術,改善病情。研究顯示64%病人接受減重手術,5年後可毋須靠藥物控制糖尿病。


有中央肥胖即包括男性腰圍多於90厘米(36吋)、女性腰圍多於80厘米(32吋);並同時患高血壓、高血糖、高三酸甘油脂或「好膽固醇」太低,上述其中兩種,便屬於「代謝綜合症」患者(見表)。因為擁有較多高風險的致病因素,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比常人高出50%,包括冠心病、中風。

中大外科學系教授吳國偉解釋,中央肥胖的脂肪組織,會釋出肥胖因子,影響胰島素的正常運作,令血糖水平不穩定,故肥人較易有糖尿病。

代謝綜合症患者,一般會經治療藥物,配合低脂飲食包括少油、少鹽和少糖;以及運動習慣,三管齊下控制病情,若無效便要靠手術治療。隨着肥胖問題加劇,患代謝綜合症人士也會增加。海外研究曾估計臨床上超過一半病人未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情,要考慮其他治療方法,當中包括手術。

中大代謝及減重外科綜合診所,接獲的代謝綜合症求診新症由2012年81宗,增至去年115宗。近年每年進行介乎30至50宗減重手術,包括縮胃或胃繞道手術。

吳國偉指出,縮胃手術是經腹腔鏡切走病人80%胃部,限制其食量,藉此令體重回落。病人術後的胰島素分泌會明顯改善,回復正常功能,有助改善糖尿病病情。胃繞道手術同樣是腹腔鏡手術,切走病人80%胃部,並把小腸中段駁至胃部,以減少進食量及小腸的營養吸收,有助控制肥胖問題,同時改善腸道內分泌功能,使血糖受控。

兩種手術風險包括肥胖病人接受麻醉時的心肺併發症、傷口感染等。病人過往曾做複雜的腹腔手術,未必適合做減重手術。有嚴重精神病、有濫藥酗酒習慣也不宜。

他指出,中大減重手術研究分析2006至2014年間、65名曾進行縮胃手術的代謝綜合症病人,平均37.9歲。其中17人符合5年追蹤期,當中64%、即11人的糖尿病已痊癒,毋須服用糖尿藥或注射胰島素。沒有人因手術死亡。

海外研究發現,胃繞道手術治療糖尿病的成功率可超過70%。中大正研究使用改良版的胃繞道手術,包括先切走部分胃部,再將十二指腸接駁小腸進行繞道,可減少食量和腸道吸收,進一步改善病情。

市民要預防代謝綜合症(見表),須從小預防肥胖,保持健康飲食及生活習慣,例如勤運動。孕婦也要避免過度進食或產後過量進補。 











參考資料: 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減重手術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痴肥一直是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及整體死亡率的風險因素之一。醫學界普遍認為減重能減輕患者患上以上疾病的風險。不過,到目前為止仍未有實質證據 證明以上理論。因此,瑞典一間大學進行了一項瑞典肥胖專案(SOS),研究減重手術對整體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癌症及糖尿病的影響 。

瑞典肥胖專案(SOS)是一項持續、非隨機、前膽性的研究。研究招募了4047名痴肥患者,當中2010人加入手術組,接受減重手術,其餘2037人接受傳統治療(對照組)。研究中採用了三種手術,包括腹腔鏡束胃帶、腹腔鏡縮胃及胃繞道手術。



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最近期的SOS數據顯示,十八年的跟進研究中,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死亡的主因,分別有49名對照組及28名手術組的參加者因此死亡。心肌梗塞、捽死及中風是研究中最常見的死因。研究證明減重手術能有效減低致命心血管疾病、整體心血管疾病、總心臟病發率及中風的風險。





長遠死亡率

一項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收集了9949名曾1984-2002期間接受減重手術的嚴重痴肥的患者(BMI ≥ 35)的資料,計算長遠死亡率。患者的平均患病期為7.1年。研究發現接受過手術的患者,經調整後的整體死亡率,比對照組明顯低40%。另外,同樣的情況 亦出現於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的個別原因死亡率,比率分別是56%、92%及60%。
證據顯示減重手術能有效減低長遠死亡率,特別是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





生活質素

在一項社區調查中,148名接受過胃繞道術的患者與88名未接受過減重手術的患者互相比較。調查維持了四年,包含三種測量方法,包括單項整體生活質 素(Linear Analogue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LASA),長遠生活質素(Short-form 12) 及活動能力 (Goldman’s Specific Activity Scale)。
調查結果顯示減重手術能長遠改善嚴重痴肥患者的生活質素及活動能力,特別是成功減去大部份體重的患者。此外,這些患者較大機會患上抑鬱,減重手術有助他們改善心理健康。




參考資料: 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減重方法 - 代餐減重, 代餐減肥

減重方法 - 代餐減重, 代餐減肥

代餐減重




代餐,就其字義為取代部分正餐的食物。代餐食品具有高纖維、低熱量、易有飽足感的特性。因此,利用代餐可以更嚴格正確的控制食量和熱量,一般人一餐熱量攝取約600
900大卡,而利用代餐者,可以依建議將熱量正確的控制在200大卡左右,熱量攝取小於需要量,體重當然就減輕了。


代餐的應用

  • 它的熱量固定且熱量極低,使用相當便利,讓您減少食物誘惑及計算熱量的麻煩。
  • 利用代餐減肥的人,明顯的比一般只靠飲食控制者來得佳。對於一時間無法清楚了解食物代換技巧的人、年紀較大或外食頻率高者,代餐減肥法是為不錯的選擇。
  • 代餐減肥的方法,配合度佳者,一個月平均有34公斤以上的成績。
  • 臨床上,對於想要積極減重者,三餐中可以代餐來取代二餐,至於該取代那二餐,可依自己的方便性來決定,在逐步達到目標或做體重維持期時,可改為每日取代一餐,再漸漸將代餐換成一般飲食。
  • 在這段減重期間,一定要了解自己發胖的原因,並且針對問題做改善,另外也要慢慢學會食物的代換技巧,才不會復胖。



適用代餐之使用者


  • 肥胖 (BMI27)
  • 僅過重 (27BMI24) 但合併有高血脂、高血壓及心血管等代謝性合併症。
  • 減重手術後因飲食狀況不佳而體重停滯者。





參考資料: http://www.antifat.tv/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新陳代謝綜合症 (MES) - 新陳代謝綜合症成因



甚麼是新陳代謝綜合症?

國際糖尿聯會(IDF)把新陳代謝綜合症定義為一組有機會引致心臟病的風險因素,包括糖尿病、空肚血糖偏高(>/= 5.6 mmol/L)、中央肥胖、高血膽固醇(HDL /= 1.7mmol/L)及高血壓(>/= 130/85) 。 [1]

中央肥胖普遍的定義是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或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已被證實會引致其他徵狀。據估計,全球大約有四分一人口患有新陳代謝綜合症,患者出現心臟病發或中風的機會比平常人高大約兩至三倍。
此外,新陳代謝綜合症患者比正常人患上二型糖尿病的機會高出五倍。現時全球有230百萬名確診二型糖尿病患者,是已發展國家的頭五號殺手疾病之一。愈來愈多人同時擁有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是全球心血管疾病確診數字急速上升的主因。


新陳代謝綜合症成因

新陳代謝綜合症的實際成因尚有待科學家研究。不過,現時醫學界普遍認為胰島素抗性及中央肥胖是導致新陳代謝綜合症的主要原因。


新陳代謝綜合症治療

改變生活習慣、增加運動量、調節飲食及藥物均是常見而有效的調節體重方法,適用於輕微超重的患者。不過,這些方法對嚴重疾肥的患者(BMI超過 30)未必有效。反之,減重手術能有效控制嚴重痴肥患者的體重,而且效果持久,因此愈來愈受西方國家歡迎,近年亦被引進到亞洲國家。

 
 
 
參考資料: 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全球證實有效的減肥藥 不到五種

 
 
減重,說穿了不難,但許多人卻為肥胖所苦?原因是聽信太多似是而非的方法,結果不但沒能甩肉去油,還減出一身病。



別人的偏方有效,我也來試試。



真相是→全球證實有效的減肥藥,不到五種。



民眾減重的壞習慣不勝枚舉,聽信偏方最糟糕。義大醫院國際減重暨糖尿病手術中心主任黃致錕直言,世上沒什麼有效的減肥藥,最有效的是控制飲食、運動及改變生活習慣。



目前全球證實有效的減肥藥不到五種,成分不外乎強迫增加新陳代謝、利尿、減低食欲,醫師基於治療有時候不得不開藥,其實藥品都有副作用,且停藥後身體的反彈會更厲害,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更可能摻有安非他命等毒品,不可不慎。



人為什麼會胖,舉一個「數學公式」就清楚了然,高雄長庚醫院營養師王夢玲指出,遺傳外,一般人在代謝正常前提下,攝入的食物總熱量只要大於身體所需,就會胖;少於身體所需就瘦,「胖瘦關鍵不在於吃什麼東西,而是吃進多少熱量。」




參考資料: www.antifat.tv/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減重手術後二型糖尿控制(二)

減重手術 VS 傳統藥物治療 [2]

另一項研究邀請了60位BMI超過35,患有二型糖尿,而且HbA1c 水平超過7%,並分成兩組,分別接受傳統藥物治療及減重手術。研究中選用了兩種減重手術,一種是胃繞道術,另一種是膽胰分流術。研究以兩年內糖尿病病情控 制、空腹血糖少於5.6mmol/L及沒有服用藥物的HbA1c水平少於6.5%作指標。

兩年的跟進期內,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有較顯着的效果,血糖控制較只服用藥物的患者低,並有較好的病情控制,75%接受胃繞道術的患者及95%接受膽 胰分流術的患者糖尿病病情好轉(見圖二),比起只有一個能成功改善病情的藥物組別為好。另外,兩組治療對血糖控制均有功效,但手術治療的效果更佳。

[2] Mingrone G, et al. NEJM 2012; 366(17): 1577-1585



(圖 2)

減重手術的效果 [3]

於2004 年刊登的一份綜合分析(meta-analysis),指出減重手術能有效為嚴重超重的患者減重,以及治癒與肥胖有關的問題,例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及睡眠塞息症等。

例如,患者接受束胃帶手術後滅去47%的體重,接受縮胃手術的患者則減去47.3%,接受胃繞道術的患者減去62%,而接受膽胰分流術的患者減去70%的體重。至於其他與肥胖相關的病徵,超過六至八成患者接受手術後均有顯着改善。

減重手術的成效已在醫學界取得普遍認同

國際糖尿病協會﹙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建議醫生治療BMI超過35的糖尿病患者時,考慮加入減重手術作為治療方案之一。對於BMI30-35,糖尿病病情反覆的患者,協 會亦建議把減重手術加入治療方案之中。另外,因為亞洲人的基因與外國人不同,所以協會建議BMI標準應減去2.5。 [4]

[3] Buchwald H. et al. JAMA 2004; 292:14
[4]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11




資料來源:  http://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