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胃束帶摺疊手術 (下)



腹腔鏡紮胃手術的優點





  • 還原性高:由於紮胃手術只是以針線縫合胃部,不會如縮胃手術般切走胃部,故此可隨時按患者需要而拆走針線,還原胃部原狀。
  • 風險低:此微創手術風險低、傷口小,且復原快,避免如縮胃手術般,有機會出現傷口流血及胃部穿洞等併發症。
  • 有效減少食量:相較胃束帶手術,紮胃手術較明顯能減輕體重,加上在不用切走部分胃臟的情況下,可同樣達至縮胃手術的效果,有效減少食量。


腹腔鏡紮胃手術的風險 / 缺點


  • 部分患者在術後可能會出現嘔吐或噁心,惟隨著減慢進食速度,情況會慢慢改善。
  • 患者在術後可能會出現體重反彈,因為分泌刺激食欲荷爾蒙的胃部頂端,並沒有被切走,故此未能有效減少患者的食欲。



參考資料: 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胃束帶摺疊手術 (上)





想縮小胃部又怕切胃?若過重患者不想切走部分胃臟,屬限制式的微創腹腔鏡紮胃手術可能符合他們的需要。醫生將胃摺疊後,利用針線縫合,此舉既可達至縮胃手 術般減少食量,減重效果亦比胃束帶手術明顯,又不用切走部分胃臟。不過,此微創手術的缺點是體重較易反彈,由於分泌刺激食欲荷爾蒙的胃部頂端沒有被割走, 未能有效減少患者食欲。此外醫生會附加進行胃束帶手術,加強限制食量效果。






腹腔鏡紮胃手術過程
此微創手術適合體重指數(BMI)在40以下人士進行,在術前兩星期,患者宜進食流質食物,直至術前一天,要全面禁食。醫生會先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然後 在其腹部切開4至5個小切口,每個切口直徑約1至2厘米。醫生會透過小切口伸入腹腔鏡,把胃部摺合起來後,再以針線縫合,固定位置。

整個手術過程約過多小時,留院約3至4天,術後即日便可下床。完成手術後,患者於首兩星期只可進食流質食物,隨後可進食粥類食品,直至1個月後,即可回復 正常飲食。患者在術後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及養成做運動的習慣,否則食量很可能隨時間而再度增加,令體重出現反彈。如有需要,醫生亦可能會為患者附加進行 胃束帶手術,此手術亦同屬微創手術,透過腹腔鏡將胃束帶挾住胃部頂端。在雙管齊下,有效減少重量,達至減重目的。

(續...)




參考資料: 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胃水球治療 (下)






胃水球治療的優點






  • 風險低:胃水球治療風險低、康復快、無創傷性,以及不需全身麻醉。
  • 改善飲食習慣:放置水球後,患者會增加飽足感,加上食物不易排到胃部下方,食量會逐漸減少,有效改善飲食習慣。
  • 還原性高:水球只是外置性,醫生可按照患者需要取走水球,還原性高。
  • 廣泛性高:除了不願意做手術的過重患者外,體重指數(BMI)不符合做減重手術以及嚴重肥胖人士,也可進行胃水球治療。嚴重肥胖人士可以先透過胃水球治療減重,然後再進行手術減重,減少手術風險。


胃水球治療的風險或缺點




  • 胃水球治療不是長遠的減重方法,水球不可存放在胃內超過半年,減重效果有限。即使再放置新水球,亦不會帶來顯著的減重效果。
  • 水球有機會破損漏水,引致腸塞。
  • 水球可能會引致胃水血及胃潰瘍等,但情況較罕見。
  • 部分患者在放置水球後會感到嚴重不適,需要在放置水球後不久取走水球。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胃水球治療 (上)

想減重但不想做手術?對於部分不欲做外科手術或不適宜進行全身麻醉的過胖人士來說,可能較適合以內視鏡進行的胃水球治療。胃水球被注射生理鹽水後,會浮在 胃部頂端,能減少胃容量,使患者容易產生飽足感。而此治療只屬臨時性,非長遠減重方法,因為水球不可在胃內存放逾6個月,否則有機會因水球破損而引致腸 塞,故此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及多做運動,才能有效減重。







 

放置胃水球的過程

放置胃水球的過程比其他手術簡單,醫生會先為患者進行睡眠麻醉,然後透過內視鏡將水球置入胃部內,並從連接水球的導管注入藍色生理鹽水,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而注入不同容量,一般來說,約為400至600毫升。

醫生在水球注入有顏色的生理鹽水,主要作用識別之用,一旦水球破損漏水,會隨患者的小便排放,令醫生得知水球破損,盡快安排手術取出水球,避免出現腸塞。

胃水球治療需時約半小時,患者毋須住院,完成治療後可如常進食,但必須按照營養師建議。患者在放置水球首星期,可能會感到腸胃不適,胃痛、嘔吐或肚脹等。




參考資料: 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2)

 





 

Benefits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 Obvious weight loss: ~70-80% of the stomach will be removed thus significantly reduce stomach volume and induce a much earlier sense of satiety.
  • Effective diabetic control: with the reduced stomach volume and changes in hormones, such as increasing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and peptide YY (PYY) for diabetes treatment that is stimulated by faster stomach emptying.
  • Reduced appetite: There is an immediate reduction in levels of the appetite stimulating hormone – Ghrelin, thus significantly reduce patient’s hunger sensation and appetite.

Risks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 Low risk: overall mortality risk is <1%.
  • Irreversibility: once the greater curve of the stomach is removed, normal stomach anatomy cannot be reinstated.
  • Heartburn: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a higher incidence of reflux / heartburn following surgery.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1)

Want to have a better control of eating volume without the need to avoid various foods?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a restrictive minimally invasive laparoscopic surgery, is the most widely performed weight loss surgery in Asia. By reducing the stomach size, patients will feel a sense of fullness much earlier, and thereby substantially reducing the volume intake.

Besides more effective weight loss, this surgery is effective in diabetic treatment with a remission rate of almost 70%. This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suppress the secretion of Ghrelin – a powerful appetite stimulating hormone. Patients recover quickly from surgery and are able to return to their daily activitie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order to achieve your target body weight, patients will have regular follow up with Dr. Wong and his team of allied health specialist (including dietitian and physiotherapist).






Procedure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This surgery is indicated for patients with BMI over 30. Two weeks prior to surgery you are instructed to have only fluid diet and milk supplements. The surgery i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Dr. Wong will make 4-5 small (1-1.5cm) incisions and remove 70-80% of the stomach in order to create a ‘banana’ shaped stomach. The entire procedure last for about one and half hours and patients will b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3-4 days after surgery.

After your surgery, fluid and congee diet must be maintained within the first month in order to allow for good wound healing. After then, a “new” normal diet can be resumed. All patients must follow dietitians’ advise to ensure effective weight loss.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中央肥胖與腰圍



BMI雖被廣泛用於衡量肥胖程度,但未能有效反映身體的脂肪分佈。中央肥胖(俗稱「大肚腩」),即腹部積聚過量脂肪,與整體脂肪過多的致病風險同樣高。研究指出腰圍可反映腹部脂肪積存的程度,從而評估個人的患病風險。

對於一般亞洲成年人而言,如果你的腰圍尺吋相等於或超出以下水平,你將被界定為中央肥胖。

男性: 腰圍 90厘米或以上
女性: 腰圍 80厘米或以上




參考資料: 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狂食零食減壓 患糖尿高血壓 210磅女縮胃八成減70磅

港人肥胖問題日趨嚴重,有四十多歲女士自少因精神緊張,靠「狂食」零食減壓,又錯用屙油丸、食肉減肥法,致令「愈減愈肥」,結果體重二百一十多磅,兼確診糖尿病和高血壓,終要接受縮胃手術,成功一年後減去七十磅。有醫生表示,本港因肥胖引致的代謝綜合症近年趨增,發病率升至百分之二十八點八,增加患中風、心臟病發和糖尿病風險。

衛生防護網站數字顯示,本港最新超重比率達百分之三十六點六,當中以四十五至五十四歲中年男性居多。如果身高體重指數(BMI)超過二十七點五,有中央肥胖(男性腰圍逾90厘米、女性逾八十厘米),以及兩種以上代謝綜合症病徵,如糖尿、血壓、甘油三酯上升等,即屬代謝綜合征患者,其患上中風或心臟病發的風險較正常人高出三倍、患糖尿病風險高出五倍。

代謝綜合症發病率趨增


聖德肋撒醫院外科顧問醫生黃頌德
表示,代謝綜合症在本港的發病率近年有增加趨勢,由二OO一年的百分之二十三,增加至去年百分之二十點八,相信與進食過多西式快餐及食量增加有關。

現年四十多歲的許小姐,中學時因備戰會考而精神緊張,要「狂食」零食減壓,加上缺少運動,體重激增至亞百一十多磅,「食減肥產品、屙油丸、食肉減肥法,可以試的方法統統試過,都沒有效果,反而愈減愈肥,甚至要撐住張凳才可以起身」。

她在數年前更確診糖尿病和高血壓,「每日由家中行去港鐵站都不行,想搭的士慳路程,結果經常返工遲到,很影響工作和拍拖」。

手術費約10萬 住院兩三天

她在二O一一年中接受縮胃手術,切走八成胃部,術後一年減去七十磅,體重由九十七公斤回落至六十五公斤;BMI則由癡肥程度的三十八,回落至二十二,可以停服糖尿藥和減少血壓藥分量,「現在每餐只食少少已經見飽,亦有定期做運動,例如在家中會邊看電視邊做柔軟體操,每個星期跑步四次,每次三十分鐘以上」。






參考資料: 星島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病態性肥胖怎麼解?胃縮小手術成功減重

57歲的陳先生,平日喜歡吃甜食及消夜,食量大,一天都要吃到5餐,每年增加5~10公斤,體重達到了153公斤,除了行動不便之外,許多的慢性病也隨之出現,血糖偏高,還有高血壓和睡眠呼吸中止症,還因為肥胖造成膝蓋負擔太大,走路也增加許多困難。

在家人的支持下,尋求減重團隊的幫助,藉由胃縮小手術,減少胃容量,如今他目前的體重是96公斤,已減重了57公斤,腰圍也從51吋大幅減至40吋,血糖和血壓改善許多,不需要再服用藥物,不僅體態輕盈許多,身體也變得更健康,也減少了他的孩子不少的壓力,讓他重拾了人生的信心。


胃縮小手術成功減重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若沒有適當舒壓的方式,反而將情緒發洩在飲食上面,暴飲暴食的結果,會讓胃越撐越大,當BMI超過35,就屬於病態性肥胖,根據統計,肥胖者平均死亡率是正常體重者的兩倍以上,包括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惡性腫瘤及呼吸道疾病等,其中又以糖尿病的風險最高,所以定期的健康檢查是絕對必要的,現在最新的醫療技術,採用腹腔鏡手術方式,可以讓胃容量變小,徹底改變飲食習慣,再搭配均衡飲食原則,可以有效減輕體重,復胖率也比較低。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發現台灣男性5年來平均腰圍增加2.9公分,長期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及缺乏運動,容易導致代謝功能異常,現代人有代謝症候群的比例明顯增加許多,尤其腹部肥胖的中廣(蘋果)型身材,更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當男人有了啤酒肚,而女人成為了小腹婆之後,就得小心自己是否已成為代謝症候群的一員。


腹翁、腹婆小心糖尿病找上門

本院減重團隊一共累計700多人接受減重手術,有最好的手術成員及器械,包含專科護理師,給每個住院病患最好的術後照護,有專業的營養師,結合新陳代謝科、腸胃內科、家醫科等各部門,提供最好的醫療資源及服務品質,以團隊合作模式共同照護每一位肥胖病友。














參考資料: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4350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消委會:楊枝甘露平均糖含量稱冠 豆腐花最低

糖水是不少香港喜愛的飯後甜品,消委會聯同食物安全中心的測試發現,食肆常見的10款糖水中,楊枝甘露的平均糖含量最高,其中一個600克樣本糖攝入量達66克,吃1碗已超標32%。糖含量第二、三高的是番薯糖水和綠豆沙,而豆腐花的平均糖含量則最低。


消委會聯同食物安全中心測試巿面10款非預先包裝糖水,包括紅豆沙、綠豆沙、番薯糖水、豆腐花、楊枝甘露、芝麻糊、椰汁西米露;腐竹雞蛋糖水、喳咋及合桃露。在測試的100個糖水樣本中,超過一半(51個)的糖含量相當於每日最高攝入限量的五成或以上。


以芒果為主要材料的楊枝甘露的糖含量最高,平均每100克含糖量達11克,最多糖的3個樣本來自「小方糖甜品」、「小肥羊」和「大良鴻輝記」,每100克更含12克糖,以其中1個整分330克樣本計算,單吃1碗便攝入高達40克糖,相等於世衛建議每日攝入限量50克的8成。當中「佳記甜品(俗稱B仔涼粉)」的楊枝甘露樣本,一碗有66克糖,吃1碗已超標32%。


其次是番薯糖水,糖含量平均每100克含10克糖,當中2個樣本每100克含12克糖。糖含量排第三的是綠豆沙,平均每100克含9.5克糖,其中1個樣本每100克更含高達13克糖,是是次測試中糖含量最高的單一樣本。


豆腐花則是今次測試中平均糖含量最低,其中4個樣本購買時未添加糖漿,因此每100克含少於1克糖,其餘6個樣本平均每100克只含5.4克糖。椰汁西米露及腐竹雞蛋糖水的糖含量普遍也較低,平均每100克糖含量為7.3克及6克。


至糖水的能量值,以合桃露最高,每100克為130千卡,進食1碗便攝入400千卡能量,佔每日能量需要量的兩成。


另外,研究也檢視11個預先包裝糖水樣本的營養標籤,糖含量最高的是豆腐花,平均每100克含9.9克糖,而紅豆沙的糖含量則最低,平均每100克只含7克糖,可列為「低糖」類別。


消委會建議食肆研究減糖的可行性,推廣「低糖」的選擇,並在菜單或價目表上列出糖水的營養成分資料。同時,建議消費者保持均衡和多元化飲食,避免進食添加大量糖分及能量值高的食物,選用較少糖分的糖水,購買預先包裝糖水時,也應參閱營養標籤,了解糖含量、能量值和食用分量,在家自製糖水時可減少用糖的分量。












參考資料: https://hk.news.yahoo.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糖尿病可緩解?淺談糖尿病減重手術 (下)






切記,不是每個接受減重手術的人,開完刀後就可以完全擺脫第2型糖尿病!術前的肥胖程度,糖尿病史的長短,和胰臟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的殘存功能等都有關係。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糖尿病史較短者,以及胰島素分泌殘存功能較佳者,比較有機會可以緩解,開完刀後血糖回到正常值且不必繼續使用糖尿病藥物。

減重手術可以緩解糖尿病的原因,以胃繞道手術來說,推測可能是以下這些機轉:第一是 Ghrelin 減少的效果 (Ghrelin又翻譯作飢餓素,為胃所分泌 ; Ghrelin 作用為促進食慾,Ghrelin 的濃度在飢餓時會上升,進食後會下降) ; 第二是手術後造成進食量受到限制,伴隨體重下降的效果 ; 第三是十二指腸 (上腸道) 隔絕的效果 ; 第四是下腸道荷爾蒙 (如:類升糖素肽-1等) 濃度上升。藉由上述四種可能機轉,來改善胰島素阻抗和增加胰臟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總結:針對第2型糖尿病合併病態性肥胖,考慮減重手術之前,務必先做好飲食跟生活習慣的控管,養成規律的運動 (必要時可尋求運動教練的協助) ; 現今減肥藥物的發展日新月異,在台灣除了唯一經衛生署許可的減肥藥品 Orlistat (羅氏鮮) 以外,治療糖尿病的針劑用藥 (Liraglutide) 亦具有減肥的效果,在美國已經有治療肥胖的劑型上市。若上述方式皆無法達到滿意效果,經由專業醫師 (新陳代謝專科,腸胃外科專科) 評估後,減重手術也是治療的選擇之一。




參考資料: http://www.msn.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糖尿病可緩解?淺談糖尿病減重手術 (上)




現代人飲食西化,營養過剩,導致肥胖的盛行率日益上升.... 。其實,肥肥胖胖的也不見得沒人愛,像卡比獸胖胖的,BMI爆表,也是一堆人為之瘋狂啊!(註:此圖的卡比獸體重538.75公斤,身高2.1公尺,BMI算起來為122.16 kg/m2 ; 綜合IV值66.7% ~ 80%)。

肥胖常常伴隨著胰島素阻抗,跟第2型糖尿病更是難兄難弟,同時發生又可稱作糖胖症(Diabesity)。有些人被診斷第2型糖尿病後,就會感到徬徨無助,甚至拒絕正規的醫學治療,改而尋求來路不明的偏方。確實,糖尿病患要長期吃藥跟量血糖,不管是對誰來說都是很大的困擾。

那麼,第2型糖尿病有沒有機會緩解 (按:這邊的緩解英文為 remission,簡言之,就是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並且沒有服用糖尿病藥物)?答案是有的!這邊要介紹的就是減重手術。

減重手術可以分成非侵襲性跟侵襲性。非侵襲性的手術主要有胃內水球等 ; 侵襲性的手術方式則又分為限制型 (restrictive type),吸收不良型(malabsorptive type) 及混合型 (mixed type)。簡單來說,移除愈多胃腸道組織的術式,減重的效果愈好,但伴隨的風險跟副作用也愈高!

根據2015台灣糖尿病指引的建議,針對第2型糖尿病併有病態性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 ≧ 35 kg/m2)的病人,或是身體質量指數介於 30-35 kg/ m2 之間的第 2 型糖尿病人且合併有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者 (例如:高血壓,心衰竭,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經由藥物治療無法達到治療目標時,減重手術是一個適當的治療方式 。備註:上述兩項對亞洲族群,可能可以把身體質量指數標準下降 2.5 kg/m2 (證據等級低,臨床建議強度不確定)

.....續






參考資料: http://www.msn.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什麼情況下可嘗試進行微創減重手術?



若年齡為18至65歲,在服藥、經營養師指導下節食,以及運動後,仍不能持久減輕體重,而且:

1.BMI超過37以上;

2.或BMI達32並同時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兩種有關肥胖的疾病,


便可嘗試進行微創減重手術,包括腹腔鏡胃束帶手術、腹腔鏡縮胃手術、腹腔鏡胃摺疊手術及腹腔鏡胃繞道手術。

另透過內視鏡在胃內置入水球,亦同樣能控制體重。若18歲以下患者,經醫生檢查後情況許可,亦可進行以上手術。






參考資料: 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智能手帶無助減肥

不少人會佩戴智能手帶等穿戴式裝置,記錄及分析運動數據,希望更有效督促自己做運動減肥。惟美國匹茲堡大學一項研究,邀請470名18至35歲,過胖或超重者參與減肥計劃,參加者要依從低熱量飲食及勤做運動,一半人獲分派智能穿戴式裝置進行運動記錄,但最後該批人平均只減去7.7磅,較控制組的13磅少。


使用智能裝置卻減去較少磅數,負責研究的學者相信與科技令參與者過份專注於體能運動上,如會留意步行數量或運動時心跳率等,但有機會因達標放鬆飲食,可能會有今天做了更多運動,可以進食更多的感覺,導致減重效果減低。有關研究已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2/1977793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褲頭緊咗冇重到 中央肥胖死神到

以為出現「士啤呔」、褲頭緊了,但體重不變,便不用擔心?錯了!這意味你已有中央肥胖,隨時有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英國《鏡報》最近曾訪問健康專家,為大眾拆解對肥胖的誤解。健康專家指,分佈全身的是皮下脂肪,但集中在腰間的屬內臟脂肪,亦即中央肥胖,會加重內臟如肝臟、胰腺、腸臟的負擔。因此就算不是癡肥一族,也要留意腰臀圍比例(WHR),WHR的計算方法是腰圍/臀圍。如果男女得出的數字,高於1和0.85,便屬於中央肥胖,即身體儲存了大量內臟脂肪,隨時會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大腸癌等。


如何消滅中央肥胖?專家建議由改變飲食習慣開始。




(一) 減少進食精製碳水化合物
進食麵包、餅乾、蛋糕等食物後,如沒有做運動、便會轉化為葡萄糖、以脂肪形式儲存。因此應進食三文治、小扁豆沙律等來代替。


(二) 吃含有豐富奧米加三的食物
含有豐富奧米加三的食物,如三文魚、鯖魚、核桃等,有助身體排出多餘脂肪。


(三) 多吃含可溶性纖維食品
「菊芋多糖」(inulin)有助身體產生脂肪酸,令體內脂肪轉化為能量。「菊芋多糖」可於香蕉、洋蔥、蘆筍等食物中找到。


(四) 有充足睡眠
每晚睡覺最少8小時,這能有助促進新陳代謝,平衡體內血糖水平,減少對高糖份食品需求。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china/20160828/5555136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無嘢係唔可能! 肥妹變索女過程全紀錄

新西蘭一名女子在1年內大減92公斤,她周四上載減肥期間身形變化的短片,感激所有人的支持,這段影片再次證明凡事肯努力便有成果。

25歲奧克蘭化妝師安達臣(Simone Anderson)在接受縮胃手術後一年,便成功減去92公斤,後來更接受切皮手術切除身上贅皮。她周四上載的短片再次顯示她的減肥之路走得一點也不平坦。

她寫道:「正正是兩年前我成立這個網頁,我決定大幅改變我的飲食、思想及生活方式,這是一段由169公斤(371磅)變77公斤(169磅)的旅程!」她承認自己在過程中曾感到氣餒,「有很多日子我想過放棄,回復至以前的生活方式,但我沒有」,她感激每一位支持及鼓勵她的留言。

安達臣上載的片段已經獲得近10萬次點擊,除了她的減肥照片外,她更上載了多幅美豔自拍照,顯示自己的生活完全改變。安達臣減肥前後判若兩人,她稱自己減少每餐份量,戒食加工食物,以及到健身室運動是成功的關鍵。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international/20160904/55598212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女性早停經易患二型糖尿

更年期改變身體狀況,美國研究發現,女性低於四十五歲或超過五十五歲始踏入更年期,增加患二型糖尿病風險,需注意控制體重。首次月經來潮至停經之間理想年期是三十六至四十年,否則亦有較高機會患糖尿病。

更年期太遲 亦增風險

美國一所醫療研究中心分析十二萬多名婦女的數據後發現,四十五歲前停經的女士,較四十六至五十五歲始踏入更年期者,患糖尿風險高百分之二十五。若過了五十五歲才停經,糖尿病高風險亦高百分之十二。

研究員表示,女性踏入更年期後,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會更有胃口、體脂比例增加、新陳代謝減慢,以及推高血糖水平。故應特別注意健康飲食及適量運動,避免過重,減低風險。

另外,研究亦發現,女性首次來潮至停經的可生育年期,最理想為三十六至四十年。不足三十年或長於四十年,患糖尿病風險分別高百分之三十七及百分之二十三。











參考資料: 東方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Poor diet blamed for rise in metabolic condition



 

The number of overweight Hongkonger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risk of stroke, has almost trebled in the last quarter of a century, a health expert says.

More than one in four local adults has the condition, which also increases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according to Dr Dennis Wong Chung-tak.

In 1990, the figure was less than one in 10 - and he believes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Western-style fast food is to blame.

"I believ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ncrease is the change of diet," said Wong, a consultant surgeon at St Teresa's Hospital. "Unhealthy diet and lifestyle leads to obesity - the main cause of metabolic syndrome."

A person has the syndrome if they are overweight and have at least two of five symptoms: abdominal obesity, elevated triglycerides, low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ypertension and impaired fasting blood glucose. The risk of stroke is trebled, while the chance of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also rises.

Figures from the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show that one-third of local adults are overweight or obese based on their body mass index. The global average is just 14 per cent; for Southeast Asia, it is 3.7 per cent.

Citing figures from a study in the journal Metabolic Syndrome and Related Disorders last year, Wong said 28.8 per cent of Hong Kong adults could be considered to have metabolic syndrome. It was just 9.6 per cent in 1990.

Cardiologist Ho Hung-kwong said people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had a higher risk of blood vessel blockage, which, if occurring in the brain or heart, would result in a stroke or heart attack.

But Hongkongers were becoming more health-conscious and improving their diets in recent years, he said. The rise in patients with the condition could be due to genetic factors or a growing trend for people to have regular health checks, he said.

Wong said patients could reduce metabolic risk factors by losing weight, adding that they should try to lose weight through diet or exercise before considering more radical action.

But another option - weight-reduction surgery -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ose who failed to shed the kilograms by more conventional means, he said.

Wong, who specialises in such procedures, said only about 100 such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the city last year. He said patients could undergo bariatric operations, such as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 which reduces the stomach from the size of a football to that of a banana.

In Hong Kong, the stomach-reduction operation has a mortality rate of 0.3 per cent and a complication rate of 9 per cent.

 


 
Reference information: www.scmp.com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