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顯示 1/8是胖子 中國肥胖人口數量 超美國居世界首位



近日發佈在某知名醫學雜誌上的一份研究成果稱,科學家在歷時40年對涵蓋全球大約18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萬受調查成年人的體質指數(BMI)進行趨勢調研後發現,目前世界上胖子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瘦子。研究還指出,中國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超過美國。報告還說,縮胃手術或許將成為「減肥防病最為有效的幹預手段」。

在曬「A4腰」、「iPhone 6腿」、鎖骨放硬幣和反手摸肚臍的炫瘦風潮中,某知名醫學雜誌近日發表的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令人咋舌。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全球成年人中有6.41億人肥胖,佔成年人總數的八分之一。

這研究顯示,1975年到2014年間,男性肥胖率增加了兩倍,女性肥胖率也增加了一倍有餘。各地區、各國對肥胖的臨床定義不盡相同,不過有一個相對應的BMI指數可以衡量體重是否正常的標準。

《新文化報》報道,這份涵蓋186個國家的研究發現,40年來,全球肥胖人口從1.05億升至6.41億,而體重不足的人口則從3.3億升至4.62億。同期,全球男性肥胖率從3.2%升至10.8%,女性肥胖率則從6.4%升至14.9%。研究稱,這相當於目前全球有2.66億男性和3.75億女性屬肥胖。

與此同時,體重不足的男性人口比例則從14%降至9%,女性比例從15%降至10%。世界衞生組織(WHO)曾希望到2025年,全球肥胖水準不會較2010年出現上升。但這項研究預計,達成世衞組織這一控制目標的幾率「接近於零」。研究稱,如果現下這種趨勢持續下去,那麼到2025年,全球男性肥胖率將達到18%,女性肥胖率將超過21%。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馬吉德·艾扎特(Majid Ezzat)說:「過去40年,我們已經從一個體重不足人口比肥胖人口多出兩倍有餘的世界,轉變成了肥胖人口居多的世界。」

艾扎特希望這些能讓政府擔負起應對肥胖的責任。他表示,「除非我們能讓每個人都負擔得起新鮮蔬果等健康食物,並提高不健康加工食品的價格,不然這一情況很難得到改觀」。

調查還指出,中國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擁有4320萬肥胖男性和4640萬肥胖女性,分別佔全球的16.3%和12.4%。美國則以4170萬肥胖男性和4610萬肥胖女性位列第二。

而在嚴重肥胖的人口中,中國從1975年男性和女性分列第60和第41位升至第二,僅次於美國。儘管與上述研究的統計口徑存在差異,但中國國家衞計委去年6月發佈的2015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也承認,中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凸顯。不論成人還是青少年,中國的超重肥胖增長幅度都高於發達國家。

報告指出,中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6.2千克和57.3千克,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

按照《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的推薦國內標準,18歲及以上成年人,體質指數在24和28之間為超重,高於28為肥胖。






參考資料: https://www.singtaous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十種減肥迷思 第二項你一定幹過 (下)




一定要到健身房才能得到運動效果?
只要每日運動例如:快走30分鐘,讓心跳速率變快、呼吸微喘就算運動,而持之以恆就是很好的運動狀態。


改變不了飲食習慣,是否可藉由減肥藥物幫忙?
目前台灣衛生部核可減肥藥只有羅氏鮮,可阻斷油脂的吸收成,其餘坊間很多藥物並不適用在減重,副作用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不吃減肥藥,是否可吃健康食品減重?
網路或電視購物都有標榜非藥物的減重健康食品,強調能控制體重,甚至找明星代言,但其實有些最後被驗出含西藥或禁藥成分,反而造成身體更大傷害,建議不要吃。


怎麼覺得越減重越胖呢?
減重過程消耗掉的是脂肪和肌肉,但復胖卻只有脂肪,所以減重是持之以恆的課題,很多人持續一陣子後就鬆懈,減重、復胖又減重又復胖的惡性循環,反而越減越胖。


減重可以用手術嗎?
目前減重手術是最有效且最持久的減重方式,可分為「可調節式胃束帶手術」、「袖狀胃切除」和「胃繞道手術」3種,需由醫師客觀評估身體狀況而定。但其實大部分減重手術目的,是藉由體重改善患者健康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肥胖相關慢性疾病。


減重手術一勞永逸?
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減重手術只是輔助,而不是一個偷懶的方式,術後須配合醫師和營養師建議,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並定期追蹤。




參考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obesity.hk/?fref=n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十種減肥迷思 第二項你一定幹過 (上)











為什麼我像千頌伊一樣,都餓到快昏倒,還是瘦不了?好不容易瘦了3公斤,為什麼一下子又胖回來?

現代人吃得又多又精緻,減重是每位肥胖者、愛美者追求的課題,但你知道是什麼錯誤了觀念和做法,在扯你變美的後腿?

且聽奇美醫學中心一般外科醫師林逸峰解說,突破十項盲點。(李恩慈、謝承浩/綜合報導)


身材肉肉的是不是過胖?
不一定,可以BMI值(身體質量指數)當測量標準,一般人小於25是正常體態,在25到30間是過重,超過30就算是肥胖,大於40時就是所謂的病態性肥胖。


斷食就會瘦得快?
很多人以斷食或偏好某類食物來大量減少熱量來源,初期會有明顯效果,但慢慢效果會變差,不僅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只要吃的食物變多,就有可能很快復胖,甚至比減肥前還胖。

 

不要吃晚餐或宵夜就會變瘦?
吃東西沒有時間點限制,都是視每天整體攝取的熱量多少來決定。


有運動就可以不用忌口?
運動在減重過程是很重要的一環,但若僅靠運動,效果並不明顯;比如一個70公斤的成人慢跑30分鐘後,大約消耗330大卡熱量,但若此時喝市面上半糖奶茶一杯,差不多就補回來。

........續



參考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obesity.hk/?fref=n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中央肥胖與腰圍



BMI雖被廣泛用於衡量肥胖程度,但未能有效反映身體的脂肪分佈。中央肥胖(俗稱「大肚腩」),即腹部積聚過量脂肪,與整體脂肪過多的致病風險同樣高。研究指出腰圍可反映腹部脂肪積存的程度,從而評估個人的患病風險。

對於一般亞洲成年人而言,如果你的腰圍尺吋相等於或超出以下水平,你將被界定為中央肥胖。

男性: 腰圍 90厘米或以上
女性: 腰圍 80厘米或以上




參考資料: 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減重手術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痴肥一直是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及整體死亡率的風險因素之一。醫學界普遍認為減重能減輕患者患上以上疾病的風險。不過,到目前為止仍未有實質證據 證明以上理論。因此,瑞典一間大學進行了一項瑞典肥胖專案(SOS),研究減重手術對整體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癌症及糖尿病的影響 。

瑞典肥胖專案(SOS)是一項持續、非隨機、前膽性的研究。研究招募了4047名痴肥患者,當中2010人加入手術組,接受減重手術,其餘2037人接受傳統治療(對照組)。研究中採用了三種手術,包括腹腔鏡束胃帶、腹腔鏡縮胃及胃繞道手術。





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最近期的SOS數據顯示,十八年的跟進研究中,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死亡的主因,分別有49名對照組及28名手術組的參加者因此死亡。心肌梗塞、捽死及中風是研究中最常見的死因。研究證明減重手術能有效減低致命心血管疾病、整體心血管疾病、總心臟病發率及中風的風險。





長遠死亡率

一項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收集了9949名曾1984-2002期間接受減重手術的嚴重痴肥的患者(BMI ≥ 35)的資料,計算長遠死亡率。患者的平均患病期為7.1年。研究發現接受過手術的患者,經調整後的整體死亡率,比對照組明顯低40%。另外,同樣的情況 亦出現於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的個別原因死亡率,比率分別是56%、92%及60%。
證據顯示減重手術能有效減低長遠死亡率,特別是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





生活質素

在一項社區調查中,148名接受過胃繞道術的患者與88名未接受過減重手術的患者互相比較。調查維持了四年,包含三種測量方法,包括單項整體生活質 素(Linear Analogue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LASA),長遠生活質素(Short-form 12) 及活動能力 (Goldman’s Specific Activity Scale)。
調查結果顯示減重手術能長遠改善嚴重痴肥患者的生活質素及活動能力,特別是成功減去大部份體重的患者。此外,這些患者較大機會患上抑鬱,減重手術有助他們改善心理健康。




參考資料: www.obesitysurgery.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